面筋是植物性蛋白質,由麥醇溶蛋白和麥谷蛋白組成 。將面粉加入適量水、少許食鹽,攪勻上勁,形成面團,稍后用清水反復搓洗,把面團中的淀粉和其它雜質全部洗掉,剩下的即是面筋。油面筋用手團成球形,投入熱油鍋內炸至金黃色撈出即成。將洗好的面筋投入沸水鍋內煮80分鐘至熟,即是“水面筋”。
小麥澄面廠家的生產主管劉師傅還說道:油面筋早已成為中國無錫著名的土特產了。其色澤金黃,表面光滑,味香性脆,吃起來鮮美可口,飯店用它配料可翻多種菜肴,家常用于佐飯、做菜、燒湯均宜。無錫民間還有個習俗,逢到節日合家團聚,飯桌上少不了一碗肉釀油成筋,以示團團圓圓,增加快樂氣氛。含有很高的維生素與蛋白質,如塞進肉瓤燒煮,則別具風味。無錫油面筋產生于清乾隆時代(18世紀中葉),到今已有二百三十多年歷史。當初的制法是將篩過的麩皮加鹽水用人力踏成生麩,再將生麩捏成塊狀,投入沸油鍋內煎炸,成為球形中空的油面筋。清水油面筋的稱呼在清代末年(19世紀中期)出現,第一家掛出“清水油面筋“招牌的是笆斗弄的馬成茂面筋店。